7月12日,甘肃省成立省委省政府调查组,提级调查天水市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以下简称“褐石培心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问题,并请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委专家参与。国务院食安办派出工作组指导督办。
多位家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首批在西安市中心医院住院的部分幼儿已出院。血铅异常幼儿在接受了3天的驱铅治疗和4天的微量元素补充后,进行了静脉抽血复检。部分复检血铅浓度低于250微克/升的幼儿,已从7月11日起陆续出院。出院后,这些幼儿将继续补充其他微量元素以辅助排铅,预计将在四至六周后回到西安市中心医院复查。
耿伟(化名)孩子在西安市中心医院7月4日和7月11日的两次检验中,血铅浓度分别为413微克/升和305微克/升。图/受访者提供
展开剩余76%家长耿伟的孩子于7月4日入住西安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入院时血铅浓度为413微克/升。7月11日复查时,降至305微克/升。为避免驱铅副作用,医生建议继续使用排铅药物治疗三天,预计在7月15日左右出院。
褐石培心幼儿园的患儿被安置在西安市中心医院的儿科、住院部等不同区域。耿伟的孩子住在住院部,通过在不同楼层的走访和微信沟通,他发现此次在西安市中心医院治疗的幼儿血铅浓度不少已下降了100—150微克/升。“我孩子所在的楼层大约有30个幼儿,目前已有一半出院,还在住院的幼儿入院时血铅浓度大多超过300微克/升。”他说。
对家长而言,他们希望此次提级调查能够回答此前通报遗漏的问题。依据当地联合调查组7月8日发布的通报,铅的来源系该园后厨人员通过网络平台购买的彩绘颜料,颜料稀释后用于部分食品制作,包装明确标示不可食用。家长认为,此前的通报没有说明幼儿食用了多长时间含铅食品、为何违规添加,也未解释天水与西安检测结果为何存在较大差异。
多位家长介绍,目前许多网上讨论的疑点已逐步排除。尽管幼儿园附近有铅矿,但孩子的家长及其兄弟姐妹,以及该园控制人名下其他三所幼儿园的幼儿,血铅浓度均未超标。而且,本次铅中毒的幼儿中,入园时间越长,血铅浓度普遍越高;血铅正常的幼儿中,有的刚入园几天,有的仅在园内吃早餐。部分于2024年7月毕业的幼儿,血铅浓度也被检测出在50至100微克/升之间。
当地联合调查组发布的通报显示,经对食品留样等223份样本检测,褐石培心幼儿园早餐留样的三色红枣发糕、晚餐留样的玉米卷肠包样本检测不合格,两份留样铅含量分别为1052毫克/千克、1340毫克/千克,均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食品污染物限量0.5毫克/千克的标准。
家长孟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当前血铅超标情况的分布来看,她和多位家长都认为,幼儿园提供的食物极可能是铅中毒的主要来源。家长群中保存的照片显示,最迟在2024年8月,这两种食品就已出现在园方菜单上。该园每周制作色彩鲜艳的餐食,并由老师拍照发到群里。
一位不愿具名的儿童铅中毒防治专家此前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3至6岁幼儿的铅吸收率约为30%至50%。根据通报中留样食物的铅含量推算,幼儿仅需摄入极少量该类食物,便可能导致血铅水平超标,而且幼儿的症状符合慢性铅中毒的标准。
有分析认为,此次查明系铅来源的彩绘颜料可能含有铬酸铅。铬酸铅中的铅具有神经毒性,而其中的六价铬属于Ⅰ类致癌物,具备强氧化性和细胞穿透性。
一位不愿具名的“双一流”高校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铬酸铅中铬的含量相对较低,主要对消化系统构成危害,其中六价铬的吸收率不高,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的比例并不大。因此,评估六价铬的危害,需要参考血液中铬的浓度。
此次西安市中心医院出具的检验报告中并未包含铬的检测。但多位家长提供的早期报告单显示,7月之前,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西安市儿童医院的检验科报告单显示,多名幼儿血铬浓度在0.1至0.2微克/升之间,处于参考区间(小于5微克/升)范围内。耿伟介绍,目前西安市中心医院告知家长,暂时无法提供铬的检测服务。一些已出院的幼儿在家长陪同下,前往其他医院自行检测,但是目前还没有得到检测结果。
褐石培心幼儿园每学期会举行开放日,邀请家长参观。孟静曾于今年4月参观幼儿园后厨,她当时看到后厨贴有添加剂标签。园长当时解释,厨房只使用两种添加剂:小苏打和酵母。孟静介绍,除开放日参观外,幼儿园向家长展示的后厨食品照片中也并未出现彩绘颜料,她认为这是园方刻意隐藏了彩绘颜料,而且她更疑惑的是,当地有关部门日常检查幼儿园后厨时,为什么没有发现彩绘颜料。
多位家长表示,他们现在更担心铅中毒对幼儿健康有哪些不可逆的长期影响。前述不愿意具名的教授长期研究儿童铅中毒问题,他表示,若幼儿血铅浓度能在一至两个月内恢复正常,其危害相对可控。一部分铅会通过血液循环,沉积在骨骼中,以不溶于水的磷酸铅形式存在,相对稳定。但随着新陈代谢加快,或在发生骨质疏松等情况下,磷酸铅可能转化为磷酸氢铅,并逐步释放进入血液。他建议儿童在血铅水平降至100微克/升以下后,定期进行血铅检查。
“低剂量、长周期的血铅异常更应警惕。”这位专家介绍,从毒理学角度来看,铅没有绝对的安全值,任何水平的铅暴露都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目前,中国将高铅血症的标准设定为100微克/升,这只是一个相对可接受的参考值。若血铅长期维持在此水平附近,也应引起重视,并尽早查明生活中的铅源。“目前在我国,铅仍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环境中,由此引发的血铅异常,是一个需要重视的环境问题”。他表示。
(应受访者要求,耿伟、孟静为化名)
发布于:上海市配资平台最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