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电股份(000875)备受瞩目的全国首个大规模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捷报频传,接连实现总降变成功受电、高纯绿氢成功制取、合格氮气稳定产出三大核心里程碑节点!这一系列关键突破,标志着项目已从建设期全面转入系统调试与试运行阶段,向着最终投产运营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大步,为打造绿色低碳能源化工新标杆奠定了坚实基础。
电力“大动脉”成功贯通
项目成功实现“绿电先行”。随着调度指令精准下达,总降变电所一次受电成功。这座电力枢纽肩负着将外部电网稳定电能与项目自身风光发电产生的清洁能源高效汇集、转换和分配的重任。它通过先进技术,将外部电网的220kV超高压电能与风光发电升压后的清洁能源在35kV母线上实现高效汇集,再精准变压至10kV,为后续制氢、化工等核心生产单元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搭载的柔性控制系统更可实时监测负荷、动态调节功率,确保全流程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此次受电成功,标志着项目正式驶入系统联调联试的快车道,是整个项目由蓝图变为现实的关键能源基础保障。
绿氢“破茧”迈出关键一步
在电力保障的基础上,项目迎来了标志性的突破——PEM电解制氢首套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装置启动后运行平稳,成功产出纯度稳定达到99.999%的氢气,每小时产能达9600立方米。操作人员在中控室与现场紧密协同,精准调控,使装置顺利提升至满负荷运行状态。该装置展现出优异的灵活性,可在30%—100%负荷区间内高效运行,能够良好契合风光发电的间歇性与波动性特点,验证了可再生能源直接制取绿氢的强适应能力。这套采用国际先进技术的装置,以纯水为原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制氢,相比传统碱性电解技术,响应更快、能耗更低。绿氢的成功制取,是整个项目实现“风光发电→绿电制氢→绿氢合成氨”全链条零碳化的核心一步,为规模化生产铺平了道路。
空分装置产出氮气首战告捷
随着绿氢成功产出的脚步,空分装置迎来又一重大进展。随着最后一道阀门精准开启,流程全线贯通,晶莹的液氮与纯净的气氮奔涌而出——含氧量小于5ppm的高纯液氮与气氮宣告稳定产出!这套规模达每小时20500立方米的制氮系统,采用先进的三空压机联动、分子筛净化及双塔精馏带泵工艺,是合成氨与制氢装置不可或缺的“工业血脉”供给源。为确保这一“生命线”的顺利贯通,项目团队与各方通力协作,昼夜鏖战,严格把控质量与安全,高效完成了空压站投用、机组联动试车、裸冷测试、珠光砂装填等一系列复杂任务。装置投产后,团队迅速实现工况的精细调控和产品的稳定外供。空分装置的率先成功投产,打响了项目核心装置梯次投产的“第一枪”,为后续环节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障。
电力枢纽投运、绿氢破茧而出、氮气成功制备——三大核心节点的相继突破,标志着吉电股份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已成功打通关键工艺路径,不仅为绿色氢基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彰显了我国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落实“双碳”目标上的坚定决心与强大实力。
据介绍,大安项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绿氢3.2万吨、绿氨18万吨,减少碳排放约65万吨,相当于减少13万辆燃油汽车一年的尾气排放量。
目前,大安项目正在进行投产前最后的“神经校准”。当首批绿氨奔涌而出,吉林西部盐碱地将完成从“新能源基地”到“氢能产业高地”的历史性跨越。(燕云)
配资平台最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