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最近经常看到一类帖子:“有没有穷人喝的岩茶?”
评论区的茶友们,各有各的说法。
有人扮猪吃老虎式地调侃:“1000块一斤够不够穷?”
也有人认真回复,让贴主买点三坑两涧的茶末试试。
还有人当起了理中客,嚷嚷着:“你们别在这挑起茶圈的阶级对立啊!”
好在多数茶友的观点趋于一致:正岩茶没有便宜的,不如买点实惠的口粮茶。
图片
由正岩茶价格引发的争议,茶圈中早已屡见不鲜。
前阵子也有茶友来问,花多少钱才能买到真正的正岩茶?
正岩茶声名远扬,价格不菲,不少茶友虽然心向往之,却又担心贸然下手,自己的钱会打水漂。
说句实话,价格可以作为选茶的参考,但不该作为唯一标准。
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买适合自己的茶,才是更踏实的做法。
图片
《2》
正岩茶的价格的确是昂贵的。
如果按斤来算,基本都要四、五位数起步。
这个价格,对多数人来说都不便宜,但它的昂贵理所应当。
正岩茶的核心产区,主要在“三坑两涧”的范围之内。
所谓三坑两涧,即: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流香涧、悟源涧。
这个范围不大,却是武夷岩茶种植的“黄金地段”,但并不是其中的每一处都适合种茶。
因此,正岩茶的产区十分有限。
产区有限,茶叶的产量自然不高。
图片
以最著名的牛栏坑肉桂“牛肉”为例,整个牛栏坑的茶园面积不过几十亩,年产量也就一千多斤。
而武夷岩茶的市场需求却越来越大。
这种供需失衡,直接拔高了正岩茶的价格。
除了产量稀少外,岩茶的制作工艺也极为复杂。
从采摘到成品,要经过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焙火等数道工序。
尤其是做青和焙火的环节,需要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全程把关。
代代相传的精湛技艺,不是机器能够完全替代的。
物以稀为贵,加上工艺复杂、人工成本高等因素,才使正岩茶的价格居高不下。
图片
《3》
达不到相应的价位,就不可能是正岩茶。
网络上几百一斤、几十一斤的“正岩茶”比比皆是,但实际上,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半岩茶或外山茶。
半岩茶,产自正岩周边地区,比如武夷山景区的边缘地带。
这些地方的土壤与气候条件接近正岩,但仍有差距。
外山茶则产自武夷山以外的地区,可能来自隔壁县市,甚至更远的地方。
外山茶的产量要大得多,成本也更低。
图片
市场上不乏用外围茶叶冒充正岩茶商家,这些商家欺骗的,多是不清楚正岩茶真实价值的新茶友,或是总想着“捡漏”的茶客。
对于刚开始接触岩茶的茶友,村姑陈更建议从基础的品类开始喝,不要把山场作为选茶的唯一标准。
多喝、多比较,从基础款入手,慢慢培养自己的品鉴能力。
一味地盯着“正岩”二字,太容易踩坑。
还没学会走路前,就别急着奔跑。
喝茶,循序渐进才是正道。
图片
《4》
那么,花大价钱买正岩茶,到底值不值?
从品质上来说,正岩茶与半岩、外山茶的差距可不小。
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香气、滋味和耐泡度。
正岩茶的香气,在一众岩茶中鹤立鸡群。
最近喝的一款2025正岩老丛铁罗汉便是如此。
它的头道香气,是浓郁抓人的焦糖香。
往后,沉稳的木质香渐显,垫在最底层,稳稳地托起清郁的当归中药香,柔和温暖。
品一口茶汤,这些香气也踏实地融进茶汤中。
茶汤咽下后,焦糖香、当归香、木质香、发酵香,还会久久停留在口腔和喉咙里。
图片
这是来自正岩山场的茶才能拥有的韵味。
半岩茶和外山茶的香气,往往比较单一,而且飘忽不定。
闻得到香气,但茶汤喝到口中又觉得平平无奇,香气很快消散了。
正岩茶的茶汤入口柔美甘滑,滋味饱满醇厚,就像喝一口精心熬制的高汤,内含物质丰富,各种滋味和谐地融在一起。
而半岩茶和外山茶的茶汤相对淡薄,滋味不够醇厚。
有时候喝外山茶,还会喝出涩感或杂味,不如正岩茶顺滑细腻。
一泡好的正岩茶,至少可以冲泡十多冲,且每一泡的滋味都有变化,有头有尾。
而内质不足的半岩茶和外山茶,可能泡到三四冲、七八冲就没什么味道了。
图片
《5》
不是说半岩茶和外山茶就一定不好、一定不能喝,毕竟正岩茶产量有限,不是人人都能喝上。
但我们必须实事求是。
既不要用正岩茶的价格去买半岩茶,也别期待用半岩茶的价格能买到真正的正岩茶。
岩茶中,也有价格合适、品质不错的口粮茶,不一定非正岩茶不可。
一味追求“正岩”的名号,很容易被割韭菜。
若真想一品正岩风采,可以先买一两泡试饮装尝尝鲜。
既不会负担过重,也能实实在在地感受正岩茶的独到之处。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平台最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