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在屏幕正中央转个不停的加载小菊花,我觉得它根本不是在处理数据,它就是在审判,审判我这一整年攒下来的人品够不够换一张回家的破纸片。
假期余额已不足,秋风吹在脸上嗖嗖的,可比这风更凉的,是成千上万颗刷不出票的心。
屏幕上“候补”那俩字,你说它像不像官方抛下来的一根救命稻草?
它好像在拍着你的肩膀说:兄弟,还有机会,虽然这机会渺茫得跟中彩票头奖差不多。
别逗了,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什么奇迹。
想回家,就得自己动手,那张薄薄的车票,就是我们这些在写字楼里累成狗的人,换取片刻温情的唯一门票。
可现在,这张门票成了个谜,在你付款成功前,你压根不知道它到底归谁。
我们每个人,都成了12306这个巨大赌场里,红着眼睛的赌徒。
好多年前,抢票这事儿,纯粹是门体力活儿。
我到现在还记得,为了张绿皮车票,大冬天裹着军大衣在车站窗口排队,那滋味,鼻涕都冻成冰溜子。
后来战场搬网上了,各种抢票软件、加速包满天飞,感觉就像把身家性命都交给了某个不知名的小作坊,而决定你能不能赶上年夜饭的,可能是个一边吃着泡面一边敲代码的哥们儿。
现在,庄家自己下场了。
那个叫“候补购票”的功能,被当成灵丹妙药推了出来。
操作倒是简单,打开App,查询,点“候补”,把自己想坐的车次席别一股脑加进去,跟在菜市场挑白菜似的。
这仪式感简直拉满了,最多能选3个日子,塞进去60个车次组合,还能拉上8个倒霉蛋陪你一起候补。
这哪是买票,分明是签了“生死状”,准备冲锋陷阵。
最好玩的是那个“接受新增列车”的选项。
你只要点了它,就等于对着系统喊话:大哥,只要能把我弄回去,管它是半夜三点的红眼慢车,还是不知从哪节车厢里临时拼凑出来的,就算是辆南瓜马车,只要方向盘朝东,我都上!
搞定这一切,系统还会假模假样地给你算个“预估成功率”。
这玩意儿简直是当代玄学,它告诉你,根据“历史大数据”,你有75%的可能成功。
那一瞬间,你心里那点小火苗“噌”地就燃起来了,感觉自己就是天选之子。
可这希望也太虚了,随时都能被一句“当前候补人数较多”给浇灭。
这哪是成功率啊,这就是一颗心理安慰剂,让你在无尽的等待里,不至于把手机给砸了。
说白了,不就是一场数据游戏吗?
我们在这头狂点刷新,云端那头的算法在冷冰冰地排列组合。
谁的订单能排在前面?
谁能捡漏那张退票?
鬼知道。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开车前20分钟那个最终审判时刻到来前,不停地祈祷。
我有时候就在想,我们干嘛非得把自己活成这样?
这根本不是一张票的事儿。
家乡容不下理想,城市给不了归宿,一张小小的车票,就成了连接两个世界的唯一通道。
每一次抢票大战,都是对这条通道的一次压力测试。
而那个“候补”功能,它真的解决了根儿上的问题吗?
没有。
它只是把黄牛和第三方软件干掉了,让这场战争看起来更“公平”了而已。
它没能多变出一张椅子来。
它只是个魔术师,把所有人的焦虑收进一个黑箱子,然后告诉你,别慌,正在为你创造奇迹。
可我们心里都清楚,真正的奇迹,不是手机上那条“兑现成功”的短信,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回家这件事,能变得像下楼买菜一样简单。
在那天到来之前,我们都还是那个攥着手机,在候补列表里寻找救赎的可怜虫。
所以,你呢?
这次是靠实力,还是靠那个带着玄学光环的“预估成功率”抢到票的?
评论区聊聊呗。
配资平台最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